bob综合体育在线登陆

新闻动态
“新型啃老”正蔓延:孩子不上班、也不伸手要钱,3000块能活一年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51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“妈,我不上班了,但我保证不花你一分钱!”26岁的阿杰(化名)说完这句话,转身关上了房门。

房间里,只有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脸上,而这是他的全部世界。一部手机、一台电脑、一年3000元开销,他活成了父母眼中的“透明人”。

阿杰的父母至今想不通:儿子名校毕业,学的还是热门金融,怎么就甘愿在家“混吃等死”?更让他们崩溃的是,阿杰并非个例。

社交平台上,年轻人争相晒出“3000元生存挑战攻略”:住廉价房、吃挂面配咸菜、蹭公共WiFi……这群人自称“蹲族”,不工作、不社交、不消费,却让父母陷入更深的煎熬,他们不啃钱,却啃光了父母的期待和安全感。

如今的年轻人,“躺又躺不平,卷又卷不赢”,到底是社会病了,还是他们懦弱?

他们不是懒,而是怕了

你以为“蹲族”都是游手好闲的懒汉?真相远比想象残酷。

浙江姑娘小许,重点大学毕业,却因“社恐”被职场劝退。主管一个眼神就能让她失眠整夜,最终她躲进出租屋,靠游戏陪玩月入800元。“别人说我废物?可上班时,我连呼吸都像犯错!”

某“985”高校毕业生连续四年考研失败,父母至今对外宣称“孩子在备考”。实际上,他每天游戏时长超10小时,书桌积灰一寸厚。“考不上就是废物,考上了也不过月薪五千,何必呢?”

996月入过万,但房租占一半,生病都不敢请假,还不如回家啃老。

老话总说‘好好学习就有出路’,结果许多人毕业即失业,送外卖都不敢告诉亲戚。

当年轻人发现“努力换不来体面生活”,就会把欲望阉割到生存底线,以此对抗挫败感。就像被困在玻璃罩里的玫瑰,他们主动褪去花瓣,只因害怕再次被风雨摧折。

一场三代人的合谋

中小学“安静课间”、大学“纸上谈兵”,造就了一批“无菌婴儿”。有调查显示,75.2%的中学生课间被限制活动,00后中仅30%会做饭洗衣。

月薪三千招不到农民工,但能招到大学生,这番荒诞言论的背后,是学历贬值的血淋淋现实。

更可怕的是,私企对35岁以上员工的歧视明目张胆,当你还在为KPI拼命时,HR已把你列入“优化名单”。

父母一边痛心疾首,一边偷偷往孩子抽屉塞钱。这种“中国式溺爱”,让家庭变成温水煮青蛙的牢笼。过度保护的本质,是父母通过控制孩子来缓解自身焦虑。

与其谴责“蹲族”,不如重建“希望坐标系”

与其逼孩子考名校,不如教会他们修马桶、煮面条。加拿大中小学开设“生活技能课”,学生18岁前必须掌握报税、租房等生存技能,这才是对抗“脆皮症”的疫苗。

浙江某企业推出“错峰退休”制度,老员工可转型培训师;德国立法禁止年龄歧视,45岁程序员照样抢手。让年轻人看到“35岁之后还有路”,比喊一万句“加油”更管用。

结语

那个蜷缩在房间里的年轻人,或许正是另一个时空的你。

“新型啃老”从来不是个人选择,而是时代打在青年脊背上的烙印。当我们嘲笑他们“废物”时,也该问问:这个社会,是否欠年轻人一个“容错”的空间?若有一天,连“蹲着”都成为奢侈,我们又该逃向何方?